7月1日起饲料禁抗
发布人:奥姆龙 时间:2020-04-09 阅读:2259
禁抗、替抗大势所趋
目前,一些应当严格控制使用的兽药,如兽用抗生素、镇静药等,可以随意购买。这种自由销售状态,导致养殖户在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情况下,自行购买、不合理使用兽药,给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亟待将兽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进行管理,对安全性和使用风险程度较大的品种,实行处方管理,在执业兽医指导下使用,减少兽药的滥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另外,将兽药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当今各国普遍采用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兽药管理模式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药物添加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经开始应用于畜牧业生产,50多年来,畜产品从奢侈品成为廉价质优的日常食品,促生长类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功劳不可否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滥用也引发了种种问题,例如:药物残留、细菌耐药性、环境污染等,所以在今天,饲料“禁抗”、药物“限抗”已经是大势所趋。
禁用的药物类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包括药物添加剂和非药物添加剂,其中,非药物添加剂又包括营养性和一般饲料添加剂。2020年以后,将不再有药物饲料添加剂。
11种完全停用的药物添加剂
日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CDC)发布《抗生素耐药威胁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2019AR)。这是美国自2013年后,第二次就抗生素耐药问题出具权威报告。报告显示,在控制抗生素耐药问题上,美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社区护理机构、养老院等地,耐药菌问题游走在失控边缘。同时,需高度警惕的“紧急威胁”耐药菌种类在增加。
2019AR显示,美国每年发生280余万例耐药菌感染,导致3.5万例死亡。好消息是,2013年至今,美国院内耐药菌感染例数下降30%;死亡例数下降18%。曾被称为“超级细菌”的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今也没那么凶残了,其致死例数明显减少。但是,医院外的耐药菌感染,却在上升。有数据称,约85%的耐药菌感染死亡,发生在养老院、护理机构等。“这会让更多人处于危险之中。也会让耐药菌传播,更难识别和控制。”
“细菌非常聪明,学习能力超强。”美国CDC抗生素耐药问题高级顾问Michael Craig称,基因研究表明,耐药菌能教会彼此——包括不耐药菌——,对抗抗生素。“某些救命神药已不再能创造奇迹。甚至,人类最先进的抗生素,也在一些多重耐药菌面前失守。”Michael Craig说。美国CDC主任Robert Redfield博士指出,应对抗生素耐药危机,不能指望研发更强大的抗生素。“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键一点是,减少抗生素使用。用得越少,细菌提升耐药性的机会就越少。
同时,减少或拒绝家禽、畜牧业使用抗生素,也有助于控制抗生素耐药。CDC资料显示,在所有耐药性细菌感染中,有20%的耐药是源于我们的食物。无论是在人类还是动物中过度使用,抗生素耐药仍主要是人为问题。
早在2015年12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70%用于家禽家畜养殖。每年200万美国人患抗药性疾病,超过23000人因此死亡,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各种肉类中,都有各类抗生素残留。同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发表在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的数据显示,中国抗生素使用量达16.2万吨,居世界第一,其中约7.8万吨为人类使用,约占48%,人均使用量超出欧美国家5倍以上。我们看到了敌人——就是我们。规范使用抗生素就是救我们自己,救我们的子孙后代。
2019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的正式发布,标志着12种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
2020年1月1日起,12种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兽药添字”生产批号正式取消;
2020年7月1日起,12种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在商品饲料中添加使用;
2020年12月31日起,含有12种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商品饲料禁止流通。
至此,饲料禁抗时代正式到来。
本文章来源:中兽医药研究院 如有涉嫌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