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的最佳防控方案
发布人:奥姆龙 时间:2017-08-29 阅读:8541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猪场都经历过蓝耳病毒的侵袭,有些猪场在经历过蓝耳病之后生产成绩能快速的恢复,而有些猪场的生产成绩切时好时坏或一直不理想。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蓝耳病毒一旦侵入一个猪群之后,就很难将其清除掉,疫苗的免疫、封群等等相关措施的目的就是在于构建一个蓝耳病毒的阳性稳定群,但是在临床中这种稳定的局面很容易被打破,再次引起蓝耳病的发生。种猪群的这种蓝耳病毒与猪群和平相处的状态极易受到新毒株或敏感猪的引入所破坏,前者的典型代表是NADC-30毒株的侵入后者的典型代表是新的后备母猪(阴性猪或带新蓝耳毒株)的盲目引入。
要想猪场生产成绩稳定仅仅稳定种猪群还不够,还需种猪群在不同的条件下不排毒或尽量少排毒才行。比如公猪的精液带毒或母猪的胎盘感染及乳汁带毒等。临床上易出现母猪的繁殖障碍及乳猪不定量的感染,到保育舍后混群,感染,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如何减少种猪群的排毒呢?减少种猪体内的病毒载量。对处于蓝耳阳性稳定群的种猪来说,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是最好的保障。一切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均会打破蓝耳病毒与机体之间的平衡,造成蓝耳病毒在体内增值并向外界排毒。在实际生产中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危害甚大的有几个因素:营养不均衡;体内毒素超标,包括霉菌毒素;疾病;应激。
临床中我们发现N蛋白抗体很高的种猪群任然保持着良好的生产成绩,也发现保育猪在断奶后的某个时间段出现血清学转阳可猪群并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现象,可见蓝耳病的发生并不是由蓝耳病毒感染这一单独因素所决定。蓝耳病毒的破坏作用与机体的防御作用相互抗衡,当破坏大于防御时机体会出现临床疾病,当防御大于破坏时对于蓝耳病而言可相互和睦相处,并不影响猪群的生产。蓝耳病的临床发病是一系列事件的组合,并不是猪场存在蓝耳病毒的感染就一定会发生蓝耳病。从营养、毒素、疾病、应激四个方面处理好我们的猪群,再加上控制蓝耳病毒的载量,完全可以控制蓝耳病的再次发生。
防控方案
情况一:
蓝耳病急性爆发期:蓝耳苗的免疫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个人认为在疾病爆发期大型猪场可采取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待疫情控制住之后应有序的停免。而对于小型的养猪场不建议免疫蓝耳苗。在饲料中添加金立维它1kg+姆源康10kg+奥肺康宁2kg+霉必脱2kg/吨,连续饲喂2~3周,之后金立维它500g+姆源康5kg+霉必脱1kg/吨连续饲喂,有些猪场可能在2个月后再使用奥肺康宁一次。在此阶段一定要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再好的脱霉剂也不可能完全清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而此时霉菌毒素的超量摄入有可能使治疗失败。
情况二:
蓝耳病爆发过后的恢复期:在饲料中添加金立维它1kg+姆源康10kg+奥肺康宁2kg+霉必脱2kg/吨,连续饲喂15天,之后金立维它500g+姆源康5kg+霉必脱1kg/吨连续饲喂。
情况三::
蓝耳病稳定期:熬过蓝耳病急性爆发期的猪场应有序的停免蓝耳疫苗。当有后备母猪进群时,需采取严格的驯化措施,使后备猪群的蓝耳抗体稳定之后方可并群。再饲料中添加金立维它500g+姆源康5kg+霉必脱1kg/吨连续饲喂即可。
临床案例(一)
蓝耳病疾病爆发期(2016年12月中旬开始接受治疗)
拍摄时间:2016年12月16日
临床案例(二)
拍摄时间:2016年12月28日